法国大学校教育是法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自产生至今为法国政界、工业界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虽然其办学类型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但存在一定相似性。
法国大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精英教育理念、明确的培养目标、多面性的教育方式以及与产业界全方位对接、注重学生实习环节等特点,为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值得学习与借鉴。
作为法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主力军的综合大学采取开放型的办学方式,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凡是持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或同等学历的证明者都可到大学报名注册。因此,综合大学一般规模庞大,但学生成绩良莠不齐。
法国大学校的招生则完全不同,所有进入学校的学生都必须经过两年的预科学习,占高中毕业生10%比例的学生进入预科班后,经过两年艰苦学习与严格的考试,经过多次筛选只有50%的学生才能最终进入大学校就读。大学校的规模较小,一般都只有几百到1000人左右的规模,学生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而被精心挑选的。
法国大学有三种类型,每个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以巴黎理工学校为代表的工程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专门为国家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对工程师的培养更加着眼于未来。以巴黎商业学校为代表的商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中最高级的管理人员,使学生熟练掌握一整套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具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素质与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国立行政学校和巴黎高师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
目前,在100家左右法国国民经济的大型企业中,2/3的领导人都是大学校的毕业生,法国各级政府中的许多高级行政官员也毕业于大学校。
为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并且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校普遍采取多面性的人才培养方式。所谓多面性培养,实际上就是对未来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基础理论学科、应用技术学科、非技术学科和实践性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综合教育和培养,使单一的技术性人员成为“多面手”的专业人员。
法国工程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技知识,而且要具有敏捷的推理能力,还必须懂得有关经济、管理、法律、人文、社会、环境、工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综合的多面性培养,可使未来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能适应技术的变化,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还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解决传统上由社会学家来解决的问题。
法国大学历来有与工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的传统。法国大学校与产业界的长期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大学校的校内管理委员会中有企业代表参加;大学校在确定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有企业界和经济界人士参与,共同协商,为的是双方能找到较好的接合点。
大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会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法国大学校尤其是工程师学校没有指定教材和课本,只有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授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是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干部与企业工程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且学校与产业界人员相互到对方兼职,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学校里设有与专业相对应的工作车间及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产品,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大学校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也都来自于产业界,较早地接触将来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目的明确、循序渐进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