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录取的大权在系里,具体来说MS和部分PHD的录取就是招生委员会说得算,给奖学金的PHD由招人的教授决定。而研究生录取委员会通常是由学校院系里的副教授、助理教授组成,类似于国内的项目组。可以说,整个录取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那么美国大学是如何对这些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的呢?
通常而言,录取审核流程分为三轮:
第一轮
这一轮只是简单地粗选,即按照最低最低标准筛选。一般是由秘书或者直接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淘汰掉一部分不满足最低录取条件的申请人。这一轮的审核标准只限于一些容易量化的条件,也就GPA、TOEFL/IELTS、GRE/GMAT,至于标准高低,还得看系里的具体情况。
所以大家要提前搞定标化考试,如果成绩不达标,很有可能连第一轮筛选都过不了。
第二轮
虽说第一轮就能筛掉不少申请者,但依旧还有很多申请材料等待下一轮审核。所以第二轮就相对比较严格了,一般都是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一两个星期开始。
第二轮的筛选主要材料同时是“简历”,招生老师们通过简历来简单判断你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优秀。而每所学校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可能直接一票就能把你拒了,有的学校还得几个老师共同商讨之后才能决定。
如果说第一轮筛选是为了淘汰掉背景过差的申请人的话,那么第二轮就是为了找出比较有竞争力的学生了。一般通过第二轮的数量会是真正录取人数的2到3倍。因此如果你想顺利的通过第二轮,那么就要保证简历里面要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并且写的这些东西是教授关注的——专业相关经历。所以做好背景提升非常重要。
第三轮
第三轮,一般就是到了决定录取谁的时候了。MS的录取大部分是投票制度,只有多个老师都认为你应该被录取,你才算过关。而PHD的审核过程中,主观性就比较强了,有招生计划的老师会到招生委员会里要学生,这时候他看的往往就是和自己研究方向非常相关的学生的材料了,申请大部分时候就是由他说了算。当然申请奖学金的情况还是要复杂些,需要这个老师向系主任争取。
你最后拿到的offer还是ad,还是取决于招生委员会,他们需要经过反复讨论以及审核之后才能决定。所以,第三轮的审核会非常严格,他们需要看到的是你的能力以及你的价值,如果在你的申请材料中没有呈现他们想看到的内容,那么就很难拿到奖学金,甚至很难拿到申请。
所以,申请材料一定要准备充分,任何一项的不足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申请结果。
分数成绩
像GPA、TOEFL/IELTS、GRE/GMAT等这些分数,他们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敲门砖,基本上每所美国大学都会给出最低标准,没给的学校也会在录取的时候悄咪咪的制定一个标准,像这种死的标准就很容易筛选,所以讯哥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简历
绝大多数专业项目都需要提交简历,有些可能不需要,但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申请的惯例,而且提交也有利于招生委员会的审核,何乐而不为呢。
简历一般包括自己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所获荣誉、个人重大影响事件、发表著作、参加组织及其他能力和爱好等,招生官能瞬间从其中大概了解你的情况,而且由于PS有字数限制,简历还可以作为补充。
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即你的申请动机,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经验,表明你是一个合格的Applicant;让读到你的PS的人觉得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让人觉得你完全有能力胜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工作。
招生官通过ps来考察申请人的能力、专业认知、专业经历和背景、以及研究能力。此外,一些学校还对ps做了一些要求,如数量,字数,甚至部分对格式也有要求,这也是对申请者写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另外,有些专业项目要求根据学校网站上的规定来回答明确的问题,一些学校会要求两篇。还有一些学校会让你用短视频的方式来介绍。总之,在正式申请之前一定要看清学校的要求。
推荐信
通常而言,申请美研需要三封推荐信,两封学术推荐信+一封职业推荐信。当然,有些可能只需要两封,具体看项目要求。
经常翻学校官网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美国大学对推荐信非常重视,他们会随机(一般都是选择大部分)联系推荐人,用邮件或电话的方式来确认推荐信里的内容以及对你的个人评价,以确定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旦被发现内容涉嫌抄袭或者是有虚假信息,学校会直接拒绝该申请!
除了这三大核心申请材料,根据申请项目的不同,有些需要提交额外材料,比如绝大部分文科专业,社会学、哲学、东亚、人类学、哲学、考古学,都是肯定需要WS(Writing Sample)的。WS的首要目的是考查申请者的语言能力。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这些专业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阐述理论或者进行分析的时候。
还有很多学校让你提交短视频来介绍自己,有的是让你自由发挥,有的是给你要求,按要求录一个短视频上传;有的只要求上传一个,有的要求上传俩……总之,看清要求!
归根结底,申请并非只是单纯的分为选校、写文书、寄材料、套磁等步骤,一个有效的留学申请,应当是在了解招生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