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 项目时长6个月:包含4个月不限时在研指导+2个月不限时论文指导
适合人群
适合年级 (Grade): 大学生及以上
适合专业 (Major): 1.对科研有热情,有自我驱动力,并且认真负责,注意细节;
2.优秀的中英文文献学习能力;
3.在校大学生或硕士研究生。
4.专业背景:材料、化学、新能源器件等相关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的电化学实验方法与表征手段。
5.实践经验:有参与大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活动经历者优先考虑。
导师介绍
J老师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
曾任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化学、铝空气电池、铝离子电池以及电催化研究等
在Adv. Mater., Angew. Chem.,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 11篇(累计影响因子>100)
项目背景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迭代,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锂离子电池需求将达4.5 TWh,但现有正极材料体系面临三重极限:能量密度逼近理论天花板(层状氧化物NCM811比容量仅210 mAh/g)、资源安全风险(钴储量仅满足10年全球需求)及界面退化引发的循环寿命衰减(高镍材料1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不足70%)。与此同时,电催化科学在原子尺度调控反应动力学的突破(如单原子催化剂将氧还原反应过电位降低至0.18 V),为破解正极材料固有理化约束提供了新范式。
项目介绍
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领域: 聚焦于电催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项目大纲
岗位职责:
1.深入开展文献调研工作,广泛涉猎国内外前沿学术资料,及时追踪材料、化学、新能源器件等相关领域最新动态,整理并归纳有价值信息,助力研究思路拓展。
2.负责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运用专业知识与软件工具,对电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精准提炼,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依据研究进程与成果,撰写专业研究报告。
项目收获
项目时长6个月:包含4个月不限时在研指导+2个月不限时论文指导
项目报告(*涉及课题组数据未经导师允许不得泄露)
优秀学员可获得RA经历证明(可写入CV支持背调)
可获主导师Reference Letter(10封网推)
EI/CPCI/Scopus/ProQuest/Crossref/EBSCO或同等级别索引国际会议全文投递与发表指导(可用于申请)
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