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以商科为主的学校+排名不行的学校!
未来去英国读商科的人群会趋近于饱和,其实现在量已经过多了。每年留学的人群里面,有51%左右的留学生要么在读商科,要么在读泛商课。
后续的就业市场肯定是饱和的,就很多商科毕业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高薪资,高福利待遇的工作等着你了。市场不需要你,你只能改变策略。
反而那些大基础的学科,切科创类的,偏基础的学科会需要更多的发展,尤其是ee,ai,机器人,医药等等。或者说,未来是以ai为辅助的所有学科都会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纯商科的需求量会持续减少,很多学生需要加深在具体某个领域有扎实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才能更好懂得利用ai来辅助的。
所以,未来像兰卡,巴斯,甚至目前口碑还不错的在金融城的Bayes都会走下坡路。就回不去了,没有学生会回过头再去追这些学校。单纯的商学院为主的时代就成为过去式了。
No.2 比较偏科的学校+排名不行的学校!
英国有很多学校是偏科的,有的以传媒为主,有的以艺术为主,还有的以商科或社科为主,有的以工科为主。就有些学校专业排名很厉害,也很吸引中国留学生。尤其是本科学生在选学校的时候会受到专业的影响。
但未来就业,可能会发现两种极致的改变,一是专门搞专业,堆积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权重,会持续本硕博一直读,堆高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壁垒,形成防护层。这类学生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专业。还有一种就是无所谓专业,读啥都可以,只是需要拿到要求的那个硕士学历和学校就好了。这种差异化的分歧路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都能找到结果。
而对于这两种选择的人来说,都不会去选择那些排名靠后,又相对偏科的学校,因为风险系数大。毕竟这类学校,特别是像莱斯特,拉夫堡,或者在伦敦的以传媒为主的Westminster或金匠学院这种。这种学校的人气也会狂跌。选择这类型学校的学生会持续降低。qs前百里面即使像lse和lbs这种偏科的学校,好学生选择的比例也会降低,不是说这种级别的学校也不吸引人了,而是有更好的平替。比如能去lse的一般都能申到ic,而最终intake率高的会是ic这种综合型的学校会更多点。
这类综合型的学校会多出几个大优势,一个是一般学校规模大点,专业多点,带来的学生群体就庞大点,学生量大的优势就是流量的优势,就是回国后知名度更大的优势,也是同学之间的圈子优势,这点做的比较好的像曼大和ucl这种。目前经营的尤其好,中等的像格拉和南安现在势头也很好。
二是这类综合学校会去努力打榜,会比学生自己更努力去经营榜单,因为有些冷门专业他们需要学生入读。所以会提升自己排名的手段来吸引学生。但偏科的这种打榜,你做数据都难做,而且没那个心力去打榜。
所以未来,选校方面,你如果想保值一点,那种单一偏科的学校,搞一枝独秀的学校都是不长久的。
总了个结:好在qs前百学校里面,这种类型的学校比较少,唯一比较担心的是华威,lse,lbs这种学校。其次是Durham,St.andrews这种学校。其他都是蛮综合的,表现力差不了。
而qs100-200学校里面,这样的学校就多了,像Reading,york这类学校就可能也会持续走下坡路了。反而像纽卡这种,卡迪夫这种有机会能反超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