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受到世界瞩目。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印度——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于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 “班干部”?不存在的
中国的课堂文化特别喜欢“权力下放”,即使在小学这种环境下也在班主任—任课老师—班长—课代表—普通学生之间形成了旧时“朝廷”等级的雏形。
而在美国的小学是完全不存在的,一方面是课堂规模小,老师方便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杜绝任何“高人一等”的等级意识,别说没有班干部了,就连老师跟学生讲话也要平等对待,不能“端着架子”。
2. 公开宣读成绩?No
和中国课堂上“正襟危坐”的老师宣读每人的考试成绩不同,美国如果这么做会违法的。
在美国,考试成绩也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所以在美国课堂,老师通常会告诉大家这次测试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数”是多少,这样每个人都会心里有数,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所以在美国,普通课堂上公布任何学生的成绩都是不允许的。
3. “标准思维”和“实用思维”
在中国,学习的首要目的是积累知识。人们极端地注重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计算器”是不会存在于中国学生的“工具包”中的,尤其是小学。
美国的教育相对更多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作业也不仅是要求记忆事实和展示技能,也是培养利用批判性思维独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批量重复练习”的结果。
4. 纪律约束
中国课堂的纪律维持要比美国课堂容易的多。
别看美国学生每天放学的时间早,但是在上课期间,“课间”的时间会被尽可能的缩短,和中国的“10分钟课间休息”不同,很多美国学校恨不得5分钟、4分钟甚至3分钟。学生这堂课结束后应该马上离开教室,到自己的储物柜中整理下堂课的材料——然后继续上课。
5. 考试,还是考试
无论如何,美国学校在为学生“减压”方面可以说仁至义尽了,这也是中美教育最大的一个区别所在,那就是“成绩组成”。
每年的成绩构成十分复杂,老师甚至在每学期开始前用1个小时时间“教”家长们去理解这种构成。比如每周的作业,课堂小测验,每晚的读书(AR reading项目)以及次日到校的相关测试(每个人的书目都不一样),每季度不同的“课题”。而各种考试的内容不仅囊括了英语读写,数学以及应用题之外,还有“社会行为”和“社会常识”,比如告诉你“市长”“权力”“义务”“责任”各自的意思和关系等等——而这些都会出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考试列表中。
这样,孩子的压力被分摊了,你不会因为1、2次的测验失误而过分烦恼,因为这些在总分中的比重很低,你只要态度端正,总归会有机会扭转局势。
如果你上greatschools.com之类的网站查一个美国中小学校的综合评分,网站首先告诉你的是这个学校学生的种族构成,如有多少白人、多少墨西哥裔、多少亚裔等;然后是贫困学生比例,如有多少学生使用了政府资助的免费午餐;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的学生就不同了,咱们从小学开始到考入大学,经历了无数的“一考定输赢”,在淘汰了许多同伴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考试神经”与临考抗压能力进化到了一个变态的高度。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美国人的性格独立,有个性,敢于冒险和创新,这或许是形成美国追求高效的素质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或者是这样的教育才养成了这样的美国人,相辅相成。美国老师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并鼓励他们努力展示自己的特长。看中国,很多孩子尊老爱幼,中规中矩,但是独立性并不是很好,家长会帮孩子做选择做决定,让孩子失去了果断决策的能力。
7. 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8.排名
在美国,一味追求排名和分数的现象并不那么普遍。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并没有很高,简单的生活和健全的人格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有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认为只有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或是大学,那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孩子在上小学就把名次看得很重要,学生平时很少学课本里的真本事,而是一心想想如何应付考试,被动性强。老师都是强行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完成。
9.课余时间
在美国,只有15%的美国中学生会参加校外辅导,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美国会比较注重体育的发展。体育运动是学生生活和校园文化的核心,这在很多国家是不会出现的现象。在国内,课余时间除了老师布置的需要完成标准答案的作业之外,等待孩子更多的是辅导班和各种兴趣班。音乐体育这样的课偶尔会被重要的课程所占据,更别说把体育运动作为校园生活的核心。
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硬塞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言,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死记硬背、繁重异常的基础教育,令中国学生普遍地厌学、不喜欢思考、动手能力差。
美国,其教育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着于公民教育背后的产物。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机构,也依然把提高本州人民素质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