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本科生不再是引人艳羡的学历水平。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高校又在进行扩招,“本科教育值不值钱”成为众人讨论的热门话题。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为应对今年复杂的就业形势,教育部扩大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同时继续扩大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不可否认,本科生的学历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1、最近无意中翻看北大、清华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数据:
北大、清华,几乎没有本科生毕业就找工作了。
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726人,本科签约就业率只有可怜的6.16%。加上灵活就业的比例,也不过23.88%,远低于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比例。
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北大学生,正在成为一种异类。
隔壁的清华大学,这一数据更低。2019年清华大学总共2282名本科毕业生中,签三方就业的比例仅为5.4%,灵活就业比例为11.8%。加起来还不到20%。
越好的高校,越有这样的现象:少数人选择本科就业,大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在本科就业比例的数据上,北大、清华严重“拖了后腿”。
数据背后,隐藏的也许是顶尖高校毕业生的价值倾向。
一个南开大学毕业的学姐常常说起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画面:在本科生毕业晚会上,接受主持人采访的学生清一色都是保研北大清华,或者申请到耶鲁、哈佛进修,没有人提到就业。
学姐毕业那年,南开的本科生就业比例大概是43%。
这个比例比清北复交的要“正常”很多,但能在毕业晚会上拿到话筒发言的,多是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毕业生——对于校方来说,到最好的学校去读研,比拿到理想的工作offer的学生更加“优秀”。
2、未来,本科会不会就变成了基础教育?
还记得前段时间,“清华新传停招本科”的消息刷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清华清小新”5.15日消息称,学校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此举被解读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取消本科招生”。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5日回应新京报记者,关于教学调整的情况,学院也在等待学校的正式文件通知,一切以学校发布的文件为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程会融合入日新书院的本科教学中。日新书院可以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
知情人士透露,停招新闻本科生背后,涉及清华大学所有文科院系的本科调整,此外也有该校强基计划中关于书院制建设的统筹考量。
据网友“风来西林”表示,随着新闻事业发展,各种新闻类型再次拆分,尤其是财经新闻、法律新闻等等,对财经、法律等领域的知识的要求很高,这就可能导致本科学新闻出身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入各种新闻实验室时候,反而要补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知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普通文字性新闻已经可以自动生成,营销号遍地、新闻门槛低的时代,如果以保证新闻高端人才的培养、确保新闻的分工和专业性为目的话,清华大学的做法没错。”
新闻专业报道具有复杂性,需要对某一领域拥有专业、深入了解的人才。在人人皆媒的情况下,需要新闻从业者专业的知识积累成为这部分支持者的共识。
清华的选项具备向下兼容的可能,即扩大研究生规模,在书院文理各专业学生中扩展新闻本科课目,建立更优的研究生生源。这个做法,不排斥国内另有一些高水平大学以后会仿效。
近期,各大高校正进行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且临近高考,这一变动受到学界和业界广泛的关注,同样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在“我是清华得不到的学生”戏谑话语外,许多网友对新传学科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且观点出入较大。
3、就职于上海一家大型国企的HR枣枣说,在他们筛选候选人的过程当中,仍然优先关注候选人的经验匹配情况,其次才是学历。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候选人越来越多,公司的本科硕士比也达到了6:4。“同等水平经验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选择学历高一些的。”
尽管研究生人数日渐变多,现阶段招聘市场上的主力人群仍然是本科生。但本科生的学历光环正在褪色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读研不是万能钥匙,要从大学专业的角度理性看待读研。大学的专业有很多种,对于偏于研究性、文科性的专业一般都需要读研,比如医学专业、生物专业、物理专业等。
对于偏于实践性的专业,大学期间要做的是提升专业能力,本科毕业后不一定就非得要读研,三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生生活相比,显然是前者更利于你在职场的发展。
读研还是工作?在课余时间,应该学习、做社团还是去实习?每一代大学生都曾在这些问题上纠结过。
有的人选择学习,在实验室里摆弄着烧杯,在显微镜里看世界,能让他们觉得痛快。
他们身上真正的光环,不在于很早认清方向,也不在于选中了别人眼里最好的那条路。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办公室,只要是向着目标做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都值得嘉奖。
在纠结和羡慕中徘徊时,永远告诉自己:定数是以后的事,努力永远属于当下。
本文来源于网络